近日,天美注册阎恩荣教授团队在国际生态学顶级期刊Ecology Letters上发表了题为“Seasonally Changing Interactions of Species Traits of Termites and Trees Promote Complementarity in Coarse Wood Decomposition”研究成果,揭示了森林白蚁和树木功能性状通过季节性互补促进木质残体分解的生态学机制😗,为理解生态系统碳循环背后的生物多样性效应提供了新的见解🤵🏼♂️。
生态位差异和资源的互补利用是理解生物多样性调节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关键理论之一。然而,关于动物和植物如何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通过生态位差异和资源的互补利用来促进凋落物分解和碳周转过程的机制尚不清楚。阎恩荣教授团队依托在浙江舟山群岛和天童山布设的 “China-FunLog”倒木分解长期控制实验,跟踪了27种不同功能策略的树木与5种白蚁的相互作用在四年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后发现🦎:不同于热带地区,亚热带白蚁不同种类具有明显的物候错位🦹🏻♂️,体型较小的白蚁(图1A)在夏季活动最为频繁🥒,体型较大的白蚁(图1B)喜低温🏋🏻♂️,在晚秋活动强,反映了白蚁活动的时间生态位差异(图2A)。与此同时,体型小的白蚁下颚不发达,主要取食营养含量高、木质密度低的树木残体🤞🏻,而体型大的白蚁下颚发达🥕,能够取食各种营养与木质密度的树木残体🧎,反映了白蚁取食偏好的生态位差异(图2BC)。
https://doi.org/10.1111/ele.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