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科学委员会西太平洋区域分委会(UNESCO-IOC/WESTPAC XI)在青岛举行✌🏽,我校李道季教授对IOC/WESTPAC新设立的亚太地区海洋微塑料研究国际合作项目进行了介绍🥈,许多来自西太平洋区域国家的政府代表和科学家对此纷纷回应🎾:“对于西太平洋区域所有国家而言🫵🏿,共同致力于提高对该地区海洋微塑料的分布、来源👩🏿🔧、归趋和效应的理解👉🏻,并为区域治理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
李道季教授在会上介绍项目情况
出席会议的西太地区国家代表
塑料制品总产量的10%最终会进入海洋。海洋塑料已被列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塑料垃圾有各种形状和尺寸。近年来☆,微塑料(直径<5毫米)因其可以沿海洋食物网迁移🫵🏼🏃,并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受到广泛关注🏌️♂️。
最近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含量与城市/郊区发展的人口密度呈统计学上的正相关关系。尽管有一些可用的长期数据,海洋微塑料的数量由于现有塑料的不断裂解看似数量增加👨🚀,但却缺少可靠的证据来阐明微塑料在时空上的丰度变化。
新成立的西太平洋区域海洋微塑料研究项目将在建立机构和专家网络的基础上,发挥区域作用,引领研究这一主题,从制定和统一采样和分析方法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海洋微塑料的分布👸🏼、来源、归趋等问题🕍💇🏽♀️,并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中国天美注册李道季教授被任命为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将承担这一责任🖼,并与主要来自该地区国家被认定的专家一起指导和实施这一举措🤜。
西太分委会成立于1989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科学委员会在西太平洋及毗邻区域的分支机构,目前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菲律宾、柬埔寨🧑✈️、朝鲜、斯里兰卡等22个成员国,主要职能是执行海委会在西太平洋地区开展的全球性海洋科学、海洋观测服务项目,并根据本地区成员国的共同兴趣🥞,发起☕️🏂🏼、推动和协调适合本地区的海洋科学🖖、观测服务及能力培训项目🍥。
图文😷、来源|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